小文公大蒜又名拉兌九綠頭蒜,因最早原產于拉兌九村而聞名。后因小文公鄉全鄉農民開始種植,形成大蒜產業。小文公大蒜開始聞名區內外。 相傳拉兌九的蒜源于印度,被印度傳教士在云岡石窟講學時帶到中國,從此便在中國山西一帶種植。中國民間還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,據說古羅馬帝國建立之后,凱撒大帝命令子民大力種植,大蒜的種植逐步蔓延整個地中海沿岸國家,直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,才將大蒜引入陜西漢中地區, 后因中國人口遷移,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余年的歷史長河中,無數山西人、陜西人、河北人背井離鄉開始“走西口”,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,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。同時也把大蒜引進了小文公鄉。這里獨特的土壤和氣候為大蒜的生長提供了小環境,造就了風味獨特的小文公大蒜。 雖然早在2100年前大蒜被賦予了神秘的意義,但它自身固有的功效確實不可否認。大蒜本是天然的廣譜抗菌物,是膽固醇的克星、肝臟的守護者、抑制腫瘤的衛士。它可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,增強食欲,去腥味。大蒜中含有硒,可抑制癌細胞的擴散,防止良性瘤癌變的功效。而小文公大蒜不僅具備以上功效,而且營養成分突出。也被作為民間禮物在百姓之中相互贈送,從此而成為家家必備的“美食”。 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余年的歷史長河中,無數山西人、陜西人、河北人背井離鄉,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,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。于是便出現了著名的“走西口”。因路途遙遠而又艱辛難料,人們便攜帶了部分大蒜以此來增強抵抗力,蒜便被從山西、內蒙古清水河帶入拉兌九一帶。蒜到了拉兌九一帶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環境,造就了優質蒜的種植。本地產出的蒜不僅具備其他蒜品種的功效外,還有另外顯著特點——產品香辣,不易生芽,成品蒜的頭部又呈嫩綠色,而且儲存時間越長,頭部綠色越明顯,因此在本地也叫小文公綠頭蒜。 如今,小文公大蒜已經成為“文公鄉”的名牌產品,所有村鎮都在種植小文公大蒜,再加上小文公鄉農民的多年種植經驗,小文公大蒜的種植前景更是可觀,近年,更是有很多人慕名而來,只為追求這美味的食物。 小文公鄉位于石寶鎮東部,地理形狀像阿拉伯數字“7”。西與石寶鎮、北與達爾汗蘇木相鄰,東與四子王旗、南與武川縣接壤,向西環包希拉穆仁鎮,地處呼、包、烏三市交界。地形地貌以山石丘陵為主,間有少量灘川河谷,境內有兩條季節性河流,自西向東匯入塔布河流進四子王。年降水量293毫米,高于全旗平均值;年蒸發量2360毫米,低于全旗平均值;無霜期100天左右,是相對宜農地區。全鄉耕地總面積126725畝,其中旱地101615畝,水澆地25110畝,退耕地面積34165畝。 全鄉行政區劃總面積490平方公里,下轄9個村委會72個自然村。人口:戶籍人口3435戶、14037人,其中非農戶籍288人,常住人口1818戶、6942人,外出人口1617戶、7095人。村莊:常住戶不足20戶的自然村24個;常住戶超過30戶的自然村20個;水澆地面積低于500畝的自然村25個,無水澆的24個。80%的水澆地集中在文公灘、三號灘、五福堂的8個自然村。磚木結構的住房僅有418套,占總戶數的25%,低于全旗平均比例。 小文公鄉積極打造多個百畝小文公大蒜有機種植基地 有機基地蒜農種蒜忙 精挑細選選優種 小文公鄉采取有力措施,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,不斷擴大小文公大蒜種植面積,目前村民們正在忙碌地種植綠頭蒜。 去年借助我鄉注冊的“文公鄉情”系列產品品牌效應在首屆中國游牧文化旅游節期間,村民們的大蒜在地里就被客戶預訂了80%,很好的解決了銷路問題同時,有錢賺,農民種蒜熱情不減。為解決品種不純的問題,該村委提前預留本地小文公大蒜綠頭蒜籽種,進一步提高大蒜的品種和質量,注重提高科技含量,以振興村百畝的優質大蒜有機基地為樣板,推廣模式化栽培,及提高品質,又提高產量。 我鄉的小文公大蒜綠頭蒜產品香辣,不易生芽,因成品蒜的頭部呈嫩綠色而得名。大蒜是烹調美味佳肴的調味品,也是上好的營養品,更是極佳的天然綠色藥品。有研究顯示大蒜的營養價值甚至超過人參。而綠頭蒜由于產地土壤和氣候關系在大蒜產品中屬極品!大蒜的功效有: 1)抗癌 國內外研究人員發現大蒜中含有可以促使腸胃產生種酶,能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,消除在腸的物質引發腸道腫瘤的危險。 2)抗疲勞 有人研究發現豬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之一,而維生素B1與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結合在一起,能很好的發揮消除疲勞、恢復體力的作用。 3)保護心血管 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,在每人平均每日吃生蒜20克的地區,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發生率明顯低于無食用生蒜習慣的地區。 |